厉害了我的师|复旦大学青年教师熊浩“我是演说家”夺冠,来听听他说了什么…
“我们今天说到何谓爱国?爱国也许是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不管遭遇怎样的波折都永不放弃。可国家对他也不能放弃;
我们今天说何谓爱国?爱国是把自己心中的小小种子、对华夏中国的眷恋铺央开来,让它散发世界,而国家要记住这样的人,不能让他在历史中随便被淡忘;
何是爱国?爱国是有的人坚持自己的良心,坚持批判的立场,而国家要诊视这样的赤子之心和国士情怀,要报以的是最大的宽容和开放的胸襟。
各位!
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我们与这片土地的生命关乎;
爱国从来不是一个模糊的语词,他需要的,是吾国与吾民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彼此成全。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灿烂的那种爱国感情一定是来自这两种伟大力量的交织,那便是——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而我们的祖国也深深的爱着我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021azqx2h&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请在WiFi情况下观看)
而复旦学子听了熊浩老师的演讲,有哪些体会呢?小编采访了复旦大学辩论队队长、历史系本科生张天宇。
熊老师的演讲既不迎合大众亦不恃才傲物,特别是后者,身为在知识分子的演讲者中显得尤为难得。如何向公众传播自己的见解,如何学会说服而停止抱怨,这些都是当下中国人急需的公民素养课程。熊浩老师的演讲,在未来一定会是这类课程最重要的参考材料。
这次演讲的题目“家国天下”难度很大。熊博士巧妙地引入三个小故事,借助自己的母亲、美国华工丁龙和北大教授马寅初,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家国情怀的主题。现代政治学强调,国家与公民之间互相担负有限的责任和义务,以留下公民自治的自由空间。而传统中国的政治哲学则强调国家与国民之间无条件的相互义务,并通过家、国的差序体系来正当化这种相互义务,是为家国情怀。但是如果片面地强调这种奉献的无条件性,则难免招人反感。
而熊老师的三个故事因为其为国奉献的方式不同,在具象化地表达爱国主义的情感的同时,为爱国主义在方式方法上注入一种多元性。特别是讲到马寅初先生以批评国家作为爱国方式的一段,既有“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的古风,也有现代政治中言论自由的影子,调和了传统中国与现代共和国的意识形态,并且成功地引出后文中国家应当爱国民的论点,无论是在立意上还是在技巧上这个处理都堪称完美。国家与他的公民,究竟应当是何种关系?熊浩老师的回答是,公民应当爱他的国家,但是国家也必须更要爱他的公民。
熊浩老师尽他所能的传播正面的现代价值,弥合社会的冲突,他所发出的时代声音,在我看来令人动容,也发人深省。
事实上,熊浩老师在演讲中试图表达的,也是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苦苦追索的元命题。传统的家国情怀与现代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现代的政治文明,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达成新的和解?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之所以有愿意为国献身者,毁家纡难者,仗义执言者的存在,是因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是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主题,无论我们秉承何种观点或者立场,但是这种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应当始终留在我们心中。我想这也是熊浩老师真正希望表达的东西吧。
那么你是否也想来一睹熊博士真容呢?
期待各位的到来!
猜你想看:
学习,我生命中最美的两个字|看完这些资助项目,还不振奋起来赶紧学习!